【
仪表网 仪表深度】“双碳”一直是近两年的热点
话题。2020年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,紧接着2021年“双碳”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今年两会期间,代表委员高度关注“双碳”话题,纷纷给出“降碳”建议。
2022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出,今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。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,推动能耗“双控”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转变,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,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。
在数字化技术和“双碳”政策红利下,建设绿色、低碳、智能的电网早已是产业共识。作为能源行业的主力军和支撑全社会低碳转型的关键领域,电力行业已经把计量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作为行业升级,迈向构建新能源为主、更加低碳化和智能化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第一步。
在智能电网已成为各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、推动绿色经济、应对环境气候变化重要举措的背景下,全球性大规模的智能电网建设为
智能电表产品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数据显示,2019年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招标数量快速增长至7380.19万只,同比增长39.8%。2020年受疫情影响,电能表铺设进度放缓,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招标数量有所下滑,同比下降29.5%,2021年招标量恢复增长,达6674.01万只。预计2022年国家电网智能电表招标数量将达7736.35万只。
智能电表是典型的感知层终端,是故障抢修、电力交易、客户服务、配网运行、电能质量监测等各项业务的基础数据来源。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应用场景下,对于工商业用户,采集客户数据并智能分析,进而为企业能效管理服务提供支撑。对于家庭用户,重点通过居民侧“互联网+”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用电。泛在电力物联网还将扩展更多新的应用需求,例如支持阶梯电价政策、用户双向互动营销模式、多元互动的增值服务等。
2019年初,国网感知层接入的终端数量为5.4亿台套左右,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推进,到 2030年预计将达到20亿台套,未来感知层终端市场可观。
目前,我国智能电表行业已经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,且研发能力强劲,技术标准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,是全球智能电表生产制造基地。未来,我国智能电表技术将不断升级,应用领域日益广泛。
电能表企业在继续做好国网电能表集中招标工作基础上,开发高端电能表,进入电网关口表、大工业用户电表市场,并探索跨领域多元化产业发展,才能获得更多的中标机会和市场份额。